根据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伏笔和脂砚斋的批语提示,贾母死后金牛财富,荣国府并不会顺利地由某一位儿子接管,而是会迅速陷入混乱、抄家乃至崩溃的境地。
简单来说:从宗法制度上看,贾赦是长子且袭爵,理应是他。但从实际权力和作者意图来看,贾府已无“府”可接,两房都将走向没落。
1. 宗法制度上的名义归属:贾赦贾赦是长子且袭爵:贾赦是荣国府的长子,并且已经继承了“一等将军”的爵位。在封建宗法制度下,他是荣国府的法定家主。
贾母是他们的母亲,是“老祖宗”,但她的去世意味着这个大家庭最高权威的消失,理论上家政大权应该归于已经是爵位继承人的长子贾赦。
现有的分治格局:实际上,在贾母在世时,荣国府已经处于一种“分治”状态:
长房贾赦:住在荣国府隔断出来的另一个大院内(从黑油大门进入),由邢夫人管理内部事务。
二房贾政:住在荣国府的正院(从荣禧堂可知),由王夫人和王熙凤(作为管家)管理内部事务。王熙凤虽是贾赦的儿媳,却被“借调”到贾政这边管家,这本身就体现了贾母的意志和两房之间的微妙关系。
展开剩余73%贾母死后,这种分治状态很可能被打破,贾赦作为长兄和爵爷,有权要求收回整个府第的管理权。
2. 故事走向与实际结局:无人真正接管,家族顷刻崩散曹雪芹的原意绝非描写一个权力顺利交接的过程,而是为了展现“忽喇喇似大厦倾”的急速衰败。贾母之死,正是推倒这座大厦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。
“惑奸谗抄检大观园”是预演:第七十四回的抄检大观园,已经暴露了贾府内部的深刻矛盾(邢夫人 vs 王夫人,奴仆间的派系斗争)。贾母一死,失去了最后的“镇山太岁”,这些内部矛盾会彻底爆发,两房之间的争斗会公开化、白热化,加速家族的灭亡。
外部祸事即将来临:前八十回多处暗示,贾府将面临抄家的灭顶之灾(元春判词“虎兕相逢大梦归”,甄家被抄等)。贾母的死,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外部政治风暴的前后,或者本身就是风暴开始的导火索之一。一旦抄家,爵位、府邸、财产全部被剥夺,根本不存在“接管”的问题了。
脂砚斋的批语提示:脂批在很多地方提到后文有“贾府事败”、“抄没”等情节。贾母的去世一定是和这些重大变故紧密相连的。在一个被抄家问罪的家族里,讨论谁接管家族是毫无意义的。
3. 续书(高鹗后四十回)的处理在高鹗的续书中,情节发展与曹雪芹的原意有较大出入:
贾母去世后,贾府虽然衰败但尚未被抄家。
续书中,贾政成为了实际上的核心。他主持办理贾母的丧事,之后带着贾母灵柩回南方安葬,家中事务交由贾琏、王夫人等管理。
这种处理弱化了家族内部矛盾,也推迟并减轻了抄家的灾难(续书中的抄家只抄了贾赦一房,且后来返还了贾政的家产),使得权力过渡显得相对平稳。
但这普遍被认为不符合曹雪芹“白茫茫大地真干净”的悲剧预设。
综合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伏笔和逻辑:
名义上:贾赦作为袭爵长子,有权接管。
实际上:贾母之死会引爆所有积累的矛盾,并与外部抄家的灾难同时或相继发生。荣国府将瞬间崩解,无人能真正接管一个已经不复存在的家。
结局上:等待贾赦和贾政两房的,将是枷锁、牢狱、流放或死亡的命运,彻底应验“树倒猢狲散”的预言。
所以,贾母死后,荣国府没有胜利者,只有一场彻底的、无人能幸免的悲剧。
发布于:广东省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